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优秀美文 > 热点话题 > 普京还能死撑多久:乌克兰战场上,俄军每天要烧掉200亿美元?

普京还能死撑多久:乌克兰战场上,俄军每天要烧掉200亿美元?

2022-11-15 21:20阅读数() 加入收藏

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也没有免费的战争......要发动战争就得付出代价......”


——斯蒂格利茨,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


"不管是常规战争还是核战争,这些都不是打武器战,而是在打经济战争。"


——费多索夫院士,俄首席航空专家

31af6e1446.jpg

图:俄乌战场上被击毁的坦克


一:200亿这个数字,是西方的舆论战宣传,还是真相,又或者是预言?


战争是政治矛盾冲突最激烈、最无保留的爆发形式,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失数字,也一直都是舆论战的焦点核心问题。一场战争要消耗多少钱?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准确的答案。前几天就有西方媒体在报道俄罗斯-乌克兰战争时,给出了俄罗斯每天将为战争付出200亿美元代价的惊人结论。


毫无疑问,“每天200亿美元”结论的背后,有着西方媒体打击俄罗斯整体经济信心的舆论战动机;但问题的关键在于,它有没有可能是真的?毕竟在舆论战中,对手使用谎言发起进攻往往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;但对手如果使用事实发起进攻,很可能带来最具有杀伤力的效果。


在对“200亿美元”进行判断之前,我们有必要先谈论另一个问题——伊拉克战争,美国花了多少钱?


按照美国政府公开的数字,直接开支在7600亿美元左右,算上间接开支也就在1.1万亿美元左右。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则认为,美国政府大幅度隐瞒了战争相关开支,他自己的研究结果是,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上支付的经济成本,保守起见也要达到3万亿美元左右。类似流派的观点中,比较极端的结论还有5-6万亿美元的。

4242048632.jpg

图:伊拉克战争


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区别?因为直到今天为止,”战争成本“到底怎么定义,实际上从来没有统一的认识,统计口径相差非常大。比如当战争经费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国债等债务的时候,这些债务的利息要不要算入战争的成本开支?就伊拉克战争而言,这些债务的利息前前后后累积起来就超过6千亿美元,超过官方总开支1.1万亿美元的一半了。


谈完伊拉克战争开支的数额争议,我们现在可以回头来看看俄乌战争了。


在大多数时候,谈到战争一天要多少钱,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;通常是一架战斗机飞行一个小时需要多少钱,被打下来一架要损失多少钱,发射一枚巡航导弹多少钱......按照相对比较受公认的国防经济学观念,这些钱属于”战争直接成本“。

4625943449.jpg

图:苏30SM单价3000万美元左右,每小时飞行成本4-5万美元左右

b91be6a3c4.jpg

图:3月5号被击落的苏30SM残骸


截止到3月7日,目前较为可靠的第三方汇总显示,在有视频和照片作为证据的前提下,俄军损失了845台车辆等较高价值的作战装备,其中包括130辆坦克和10架飞机,而且飞机中有5架是苏30SM/苏34这样的高价值型号。


以俄军公布的参战人数、部队编制和损失的高价值武器来看;俄军在乌克兰进展不顺利是真的,出现了比较大的损失也是真的,但是在战争直接成本的支出上,应该远达不到200亿美元一天的水平——毕竟从24号到现在已经十几天了,按200亿美元/天计算,至少在两千多亿美元的水平。


除了”战争直接成本“之外,战争开支还至少包括”战争经济损失“、”战争人力损失“、”战争后续成本“等多种代价。只有将这些代价也估算起来,平摊到战争进程的每一天,那么在合适的统计口径下,200亿美元/天的计算结果,才是有可能出现的。


”战争经济损失“。俄乌战争爆发以来,卢布对美元汇率出现暴跌,俄罗斯大量公司遭受制裁,资金链和业务中断,大量资本出逃.......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。仅此一项,俄罗斯这些天,每一天的损失,都比战场上实际被击毁、丢弃的武器装备要大得多。


”战争人力资本损失“。参战的军人以身体健康的青壮年为主,正是向社会提供人力资本价值的阶段。在和平社会的正常状态下,一个普通人可以工作多年直至退休,并产生大量的劳动成果和服务价值。


但是当这个人走上战场,受伤致残或者死亡以后,他自身所蕴含的人力资本价值也就部分或者完全丧失了——社会将因此损失掉预期的回报。根据美国相关的研究,一般认为一个美国人的平均生命价值在720万美元左右。


”战争后续成本“。战争结束之后还存在大量的后续工作,包括恢复社会经济秩序、重建基础设施、对受伤致残军人进行抚恤等等,而且这个费用将会是长期持续的。比如海湾战争的直接战争成本是761亿美元,而针对海湾战争士兵相关伤害、疾病的处理费用,每年都要花2亿美元。


上面提到的这四个要素,其实是非常粗略的划分;具体包括哪些内容、如何计算,并没有统一的标准。特别是在战争后续成本的口径争议中,战争的残酷性往往比战场上体现的更残忍;这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评残。


士兵为国出战受伤致残,导致日后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遭受不同程度的永久损害,国家为这些士兵提供相应的抚恤和优待政策,是理所当然的逻辑。但是,怎么评?怎么抚恤?怎么优待?不评少评,尽量往轻评可不可以?


在士兵而言,自然普遍希望“伤了就能评残”,希望能评定为更严重的伤残等级,以获得更好的抚恤待遇。这是人之常情,无可厚非。比如在美军而言,伤残度以从0到100%计算,每10%为一个等级;10%伤残度军人一年能拿1380美元抚恤金,100%的能拿45000美元。


一些残疾是很好评定的,比如失去了整条手臂;但如果是四肢俱在,却存在难以用力、某些动作完成不了的情况,算不算残疾,算哪个级别的残疾?躯干肢体的伤势还算容易评定,冲击波等带来的脑损伤后遗症、乃至战场压力导致的心理疾病等情况就更麻烦了。长期的头晕头痛、抑郁、焦躁、无法集中注意力、失眠,怎么确认真假,算不算残疾,算哪个级别的残疾?


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强国富国,对于伤残评定通常会把控的比较宽松,相应的抚恤待遇也比较好;因此在从统计口径上相关的支出就会很高,对战争相关的总支出数字有非常明显的增大效果。

f529407441.jpg

图:《第一滴血》第一部带有浓郁的反战色彩,反应了越战退伍老兵的困境和带来的社会问题。以它的情节来描述的话,兰博和警察交战带来的各种损失,不会被计入官方的战争开支里面;但从本质上讲,它确实是越南战争代价的一部分


对于那些经济基础薄弱,伤残评定尺度收的比较紧的国家,抚恤等支出降低了下来,社会需要为此承担的总代价就会更少吗?答案是并不一定,这些代价并不会消失,只是被转嫁到了伤残军人的家属等方面,由第三方来承担相关的开支和劳动服务。


甚至伤残评定等级收的越紧,就会有越多的伤残士兵在评残过程中感受到屈辱,觉得自己是拿命、拿所遭受的战伤和相关机构/国家在做讨价还价的买卖,产生失望甚至是被背叛的念头,这些士兵很容易抱团并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。因此政府需要付出的大量的精力和长期性资金投入去安抚他们,维护社会的稳定——这些成本,同样不会再被计入战争开支了,尽管它们确实是战争带来的直接代价。


所以,在俄乌战争上,俄罗斯到底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,现在能得出的较为可靠结论大致有两个:


正如以往的任何一场战争,由于大家在政治立场上的差异,对于不同统计口径的个人选择,以及相关材料的不透明与自相矛盾,俄乌战争的开销,不会有一个精确服众的答案。这不全然是出于俄罗斯政府试图降低政治影响、安抚民心的结果。而且即便是普京本人,都不可能在战争正在进行的状态下,拿到一份准确可靠的相关报告。


如果以直接军事行动成本来判断成本,即目前俄军包括从饮食油料弹药等正常后勤消耗、直至重型多用途战机被击落此类战损在内的各种开支,肯定远低于200亿美元每天。合理的推测,每天大致在几亿到几十亿美元之间波动——都是打一天的仗,是固守休整等待后勤补给为主,还是大量投入高价值设备不惜代价发起猛烈攻击为主,消耗的成本完全不同。


如果换一种统计口径,从对战争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全局性和远期性影响来判断,比如计算进西方经济制裁对俄罗斯带来的损害;以及如果不发动战争,将战争成本用于经济领域发展可以带来的合理预估收益......那么200亿美元每天的消耗,就并不是痴人说梦的结论。


现代战争早已是大规模工业化的战争,但战争对于社会经济代价的消耗,却并不像工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那样,生产数量越大、生产时间越久,平均成本就越低。相反,战争烈度的升级、规模的扩大、进程的拖延,都会导致各方面损失在连锁反应的作用下,使总经济代价像滚雪球一样急剧增大。


如果俄乌战争不能得到尽快结束,哪怕是“200亿美元每天的战争经济代价”在今天还是包含了严重夸大成分的舆论战宣传;在一段时间以后,也将迟早变成不足以完整描述战争后果严重性的过时预言。


二:战争中沉重经济代价的后果,足以让最强大的军事帝国分崩离析


如果跳出美国经济学家反思伊拉克战争的视角,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三万亿美元也好,200亿美元每天也好,依然远远不足以描述战争的经济代价及其远期后果——特别是在军事战争往往还同步伴随着经济战争的情况下。


战争是政治的延续,政治是经济的侧面。当战争付出的经济代价达到国家难以承受的地步时,社会动荡、政局不稳就是必然结果,由此引发的政权更易、国家解体,都是屡见不鲜的教训。俄罗斯在这方面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。


历代沙皇中,由于俄罗斯在战争中获得的领土扩张等收益远不足以弥补损失,沙皇死于宫廷政变的例子相当多。特别是20世纪初期,俄国在正面战场上的胜负尚未到见分晓的时候,国力也还没有见底;但国内由于长期经济困顿,社会矛盾急剧激化,最终导致沙皇政府被推翻,沙皇全家被处决。

4b201af94f.jpg

图:阿富汗战争和俄-乌战争在决策层面上有两个重要的共通点:俄方高层认定目标国家出现了普遍性的反俄情绪,武力干涉、控制对方政权是唯一可行方案;错误预判战争进展会非常顺利,认为在极短时间内可以达成目标


然而在布尔什维克们在推翻沙皇以后,新建立的苏联并没有很好的吸取沙俄的历史教训。80年代,苏联遭遇了空前的经济危机,并成为解体的直接原因;而其中三个因素的相互耦合强化,起到了关键性作用——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,西方对苏联的技术封锁制裁,国际油价的变化。


在1973-1980年,由于中东石油禁运、两伊战争等因素,出现了十多年的油价暴涨时期;作为能源出口大国的苏联,确实在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出口红利。但即便在油气价格高峰时期,苏联获得的经济红利也是被卡了脖子的,因为他们生产不了足够多的产品用于销售。

82180a21f0.jpg

图:北溪2号。实际上从冷战后的苏联时代到今天,能源和自然资源出口,才是俄国经济的支柱


油气产能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带来的地理禀赋,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从业人员同样不可或缺。油气勘探和生产的设备设施中,恰恰就存在很多需要工作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产品——比如包括高负荷潜水泵在内的一些特种泵、阀。


这些设备对工业基础水平要求极高,苏联尚无法研制西方同等水平的型号,只能依赖于从西方进口成品或者获取其技术。从70年代开始,美国强力压制欧洲,大力收紧西方和苏联的技术贸易渠道,从源头上遏制苏联的经济。

835953ee9b.jpg

图:在苏联经济体制下,由于商品价格和销售渠道都是被固化控制的,因此战争对经济带来的压力,会表现为各类物资的严重短缺,这导致了80年代苏联人买什么都必须排队,或者寻求地下黑市


到80年代时,苏联油气产业的发展被遏制的非常厉害,设备水平几乎毫无进步,甚至由于进口设备得不到维护和替换,导致局部性的生产能力不增反退。即从1979年开始,苏联在经济上已经陷入“收入受限+战争持续失血”的双重被动境地。


阿富汗战争仅仅持续了2、3年之后,苏联经济增长率已经降低到0,国家实际上已经陷入了非常危险的状态:


官方价格控制下的商品极端短缺,买什么东西都要抢着去排队,而且难以买到;真正反映市场价格的黑市流通商品,不仅价格高的离谱,同样种类和数量严重不足。即抛开名义收入和官方物价来看,苏联公民的真实收入,已经普遍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。


这又引发了全国性的怠工风气,以至于1982年克格勃出身的安德罗波夫上台以后,迅速制定决策;由克格勃和警察在全国范围内突袭地铁、商店(排队抢购商品)、理发店、桑拿浴室,扣押工作时间不上班的旷工和怠工者——即所谓在全国范围内整顿劳动纪律。


这种直接动用国家暴力机构、特别是情报机构干预生产劳动积极性的极端做法,证明当时苏联的所有其它经济调整改革措施,已经处于自上而下的全面瘫痪失效状态。这个在苏共中央“获得了一致支持的整顿秩序政策”本身,结局也“并未能延缓那些有损总方针威信的极其危险的情况发生”——“事情已经很清楚,单单依靠纪律解决不了大问题”。


相反,克格勃这种特殊力量的一再滥用、特别是超越法律滥用特权,进一步严重激化了苏联的社会矛盾;后来苏联经济政治改革走向完全失控,不乏此中因素。


1985-1986年,苏联经济的灾难时刻到来了。西方自身经济下行,对油气需求减少;同时沙特为代表的OPEC国家又由于自身在全球市场份额下降,在西方的推动下拒绝继续限产;石油价格在不到半年内,就暴跌了70%。


阿富汗那边还在不断失血,最重要的经济收入又被腰斩不止,苏联的经济顿时被彻底击垮。1986年以后苏联在政治理论上的空前动摇、在对西方外交上的空前软化、在东西方军事对抗中的节节退让,在政治上的自杀性改革,都是试图走出经济绝境的尝试和结果。


当视野拓展到苏联解体时,再基于辩护性的立场,去争论“阿富汗战争每天的花费并没有达到几十亿美元,只有几亿美元”,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了。


关键词: 普京还能死撑多久,乌克兰战场上

上一篇:俄乌战争的“后果”:美国卖出2300亿的军火,石油公司半年狂赚2000亿
下一篇:从空中战略力量上来看,中国和世界一流之间,还有多大的差距?